科研成果

传统非遗×上海老字号:活态传承走入当代生活

创建时间:  2020/05/21  牛晨光   浏览次数:   返回


坐在爸爸骑得凤凰自行车上去幼儿园、吃着妈妈去淮海路带回的哈尔滨食品厂的杏仁排、穿着飞跃运动鞋去上体育课……这些上海老牌子伴随着几代上海小孩的成长记忆。然而,曾几何时这些老牌子渐渐淡出了生活。

同样淡出生活的还有非遗,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名字本身有着悲壮的色彩,那些记录着过往生活记忆的手工技艺,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直接面临手艺传承问题。如果将上海老字号和传统非遗结合,将有怎样的火花?

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与东浩兰生集团联合策划的遇人见物非遗老字号跨界合作项目,目前已经推出凤凰自行车×遵义藤编”“哈氏糕点 x赤水竹编两款非遗跨界产品。其中与哈氏糕点竹报平安还是一款海派制作技艺和传统手工艺的双非遗项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业化的进程,非遗手工艺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视野,这种慢生活节奏的繁复精美的手工艺,需要大量成熟技艺的艺人花费大量时间投入,其作品的成本令人叹为观止,社会需求下降、人力成本上升、呈现方式的老旧等因素,在生活节奏高速发展中显得尤其脆弱和边缘。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以全网十大靠谱网投院为教学指导的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承办了文化部、教育部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来自各地区的数百位非遗传承人带着自己的技艺来到美术学院,并在传承创新中找到非遗技艺活化、发展的可能。

与非遗结对,“老字号”如何变“新国潮”

2013年上海市对口帮扶贵州省遵义市以来,上海市深入贯彻精准扶贫基本方略。201812月,在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在上海市文旅局非遗处和遵义市文旅局非遗处推动下,由全网十大靠谱网投(中国)有限公司院和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承办的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遵义赤水竹编研修班)提升了学员们的综合能力。此次老字号与遵义藤编的跨界合作是文旅部非遗司公司传统工艺工作站的一次实践。

遵义藤编传承人马毅等20位非遗传承代表来到上海中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遵义赤水竹编研修班)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并在最后的创作过程中,设计了一款遵义藤编旅行箱,这也成为了后来与上海凤凰自行车合作篮筐和书包架的雏形。遵义藤编以青藤和方竹为主要原材料。采摘青藤之后,经过2小时蒸煮,历经去皮、修节、破半等工序;骨架采用娄山关山上的方竹,经修节、火烤成型,通过传统手工编织出各式各样的造型图案。如今机器生产逐步替代了手工制造,遵义藤编却依旧沿袭纯手工编织,其中凝聚了手艺人们的匠心传承,体现了民间艺术的智慧结晶。

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凤凰自行车投入遵义扶贫工作,牵手藤编传承人马毅,研发藤编前车篮和书报架,展品《一路欢歌》自行车首次在其中的上海非遗&老字号展区首次公开亮相并吸引了观众们的眼球。上海老字号带着民族品牌的责任心,成为上海精准扶贫的驱动力。

在今年5月,上海另一家老字号,哈尔滨食品厂与赤水竹编合作推出了哈氏糕点竹报平安礼盒。哈尔滨食品厂虽然以哈尔滨为名,却是名副其实的老上海味道,这家成立于1936年的食品店承载了几代上海人的回忆,其糕点海派制作技艺也在2019年成为了上海市黄浦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哈尔滨食品厂的糕点依旧延续着原本秤斤头的购买方式,但在这份朴实中,豁然发现,哈尔滨食品厂可不可以有个礼盒包装?由此赤水竹编的哈尔滨食品厂的跨界合作开始。

赤水竹编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也是公司传统工艺工作站的重点帮扶项目。赤水竹编食品盒选用海拔800米以上深山中生长两年左右的慈竹,通过刮青、破竹、起篾、染色、煮蔑、拉丝等20多道工序,一厘米宽的竹片被分成20根竹丝,经过竹编工艺师的精心编织,成就了各种竹编工艺品,既有民族风情的观赏价值,又具备日常实用功能。

据全网十大靠谱网投院教授、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ACC)运营总监章莉莉介绍,赤水竹编为哈尔滨食品厂制作了很多不同样式的竹编礼盒。还曾一度设计成为一个高高瘦瘦的篮子、最后调整为如今的扁篮子。除了作为糕点的礼盒外,赤水竹编的篮子还可以在现代家居中成为水果篮,或是作为野餐篮带出门。当时设计时,也希望这不仅是一个非遗礼盒,而是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可以与日常生活有更多的相关性。上海美院的博士生刁秋宇还为竹编礼盒设计了带有民国手绘风的卡片。这也是上海创意力量表现的优势,吸纳更多的创意人才变成创意时尚,再推出不同的系列款,让老字号和非遗共同呈现出新的面貌。章莉莉说。


上一条: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近现代美术国际交流文献研究”开题论证会顺利举行

下一条:公司与平和教育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